聊聊双拼

1769 charwrite3 min read

我曾一度以为「双拼」就是词语拼音首字母的组合,直到在知乎看到一篇有关「双拼」的文章才弄明白这个名词的含义。但也仅仅如此而已,当时我并没有通过学习一种船新的输入法以提高中文输入速度的迫切感 —— 舒适区的确舒适。后来随着手机回复信息的增多,还有需要随时记录的学习、工作、社交等文字内容,我慢慢感受到全拼输入法带来的不适,特别是随着输入内容的增加所带来的更多的误触,更多的误触又大大增加了键盘的点击数。而一旦出现连续的误触 ——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拇指的疲劳叠加心理的焦急所带来的 —— 只有抓狂😡。

是时候换一种输入法了。

五笔 ❌ 双拼 ✔️

相信许多想要快速提高中文打字能力的人首先想到的输入法都会是「五笔」,那个神秘又传奇的中文输入法,那个骗父母买小霸王学习机的背锅侠,那个教会我们一指禅打字法的字根练习,还有几张黑白电视机前的笑脸,那是我们逝去的青春啊。

五笔输入法不必选字,「看打」效率显著,双拼则是「想打」效率更高。根据我的日常使用场景来看,选择双拼输入法便顺理成章。从学习成本上比较,五笔的学习成本大大超过双拼,不仅需要学习拆字,背诵数量繁多的字根,还必须从拼音输入的思维框架中跳出来,去理解塑造一种新的输入模式。陡峭曲线带来的痛苦和前期惨不忍睹的输入速度会在初期将大部分学习者轻松送走,重归全拼的怀抱。

归根结底,输入法只是一种输入的工具,我们的目的是学会并轻松舒适地使用它,而对我来说,双拼已经足够舒适了。

双拼

双拼的效率,首先体现在它极大地减少了键盘点击次数。以「不良人 bù liáng rén」为例,如果使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一共需要点击 11 次键盘(包含一个空格选字),而使用双拼则只需要 7 次。如果遇到诸如「玲珑 líng lóng」「霜降 shuāng jiàng」之类的字词,双拼在键盘点击次数上的优势会更加明显。而减小击键次数所带来的更小的误触率,也使得打字过程更加流畅。其次,双拼固定的两次击键所带来的统一性和韵律,也减轻了误触后的代价。以「玲珑 líng lóng」为例,如果我在输入的过程中误将「lóng」错输入为「kóng」,最终的拼音是「líng kóng」。为了改正这个错误,就必须小心翼翼地点击 4 次删除再重新输入,而在双拼中只用点击 2 次。更加关键的是,我能够清晰地按照「声母」「韵母」的节奏去删除错误,不用再去数到底需要几次才能删除到位。这些针对误触的优点,我无法拒绝。而在要求大量文字输入的场景中,区别将更加明显。

如同我们曾经使用过的「智能ABC」「微软拼音」「紫光拼音」「搜狗拼音」等全拼输入法一样,双拼也有多种不同的双拼方案,比较流行的有「自然码」「搜狗双拼」「小鹤双拼」「微软双拼」几种,它们的区别就在码表。
xPMW.png
码表

从码表可以看出,不同的双拼方案实际上差别很小,以「自然码」与「搜狗双拼」为例,仅仅是「er」「ing」「v」三个韵母的位置不同。再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搜狗双拼」和「微软双拼」都将韵母「ing」放在了分号「」键的位置,这种设计放在电脑键盘上不会有任何问题,它刚好处于小拇指的位置,灰常的人性化,但是放到手机键盘上问题就出现了。不同的手机双拼键盘,有的有「」键,有的使用「分词」键代替,有的则如同全键盘一样将「」键放在二级菜单,十分影响统一性。基于此,就还剩下「自然码」「小鹤双拼」两种方案,任选一即可。因为从名字上来看「自然码」仿佛更具通用性,我最后选择了「自然码」。

练习

我的练习方式是在前期使用电脑键盘记忆和练习码表,这个双拼练习网站可以在不改变输入法的情况下练习双拼,完美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中期练习则主要通过手机进行。经过两星期的强迫使用后,基本达到自己满意的熟练度。前一个星期确实比较痛苦,但是我熟练掌握输入法的切换,当有及时性信息输入需求时,能够很快地切换为全拼输入法😛。

把诗和蓝莓酱抹在荞麦面包上,用树隙里的阳光做件毛坎肩,跟猫狗以及啄窗的小麻雀说说话,往深夜的咖啡杯里 ...
⛳ Chengdu, P.R.C.
发表新评论